曾经草原 >> 首页 - 曾经草原网站村欢迎您!!! - - - - - - - - - 呼德格网站系统 V1.02版
《  》
呼伦贝尔:土层薄弱是草原沙漠化潜在危险
[日期:2006-11-23 23:48:13]
[字体: ]
                                                                                         蒙古文版
                   -- 张德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www.nmg.xinhuanet.com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 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过度利用导致草原不同程度破坏,沙漠化加速发展,这对东北地区及西部松辽平原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为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呼伦贝尔草原主体的海拉尔盆地广泛分布平均厚达38米的松散沙沉积地貌,构成了草原风蚀沙化的丰富物质来源。秋冬春季少雨多大风的气候是草原风蚀沙化的强大动力,干旱气候和显著温差引起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得土层的整体性不断遭受破坏。土层总厚度仅有0.1-0.3米,细沙含量高达85%,极易遭受风沙流磨蚀和降水浸泡软化并冲蚀破坏。失去草原植被及其根系保护的土层受侵蚀速度加快,一旦形成破口,风的掏蚀作用会轻易将薄土下的细沙搬运出来造成巨大的风蚀坑,难以控制的沙漠化就此开始。
    沙质草原区土层的厚度、质地、结构、整体性都很脆弱,使强风有更多机会和可能与地下散沙结合为害,土层与草原植被及其根系相结合具有显著的抗风蚀防沙化作用。土层是沙质草原区难以再生的珍稀资源,保护草原植被及其根系层对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意义重大。

    1989年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8065平方公里,2000年为20893平方公里,2004年比1999年又扩大了4288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大幅度持续增强的空前压力。风蚀坑是草原风蚀沙化的主要形式,87%的风蚀坑由人类活动直接诱发,其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分别占风蚀坑诱发原因的35.8%、34.8%、16%。人类定居活动诱发风蚀坑的分布范围最广,97%的翻耕诱发风蚀坑处于活动状态。放牧不会破坏土层直接诱发风蚀坑,但是重度放牧能促使已经固定的风蚀坑及各类沙丘活化并助长风沙活动。
    有效遏止草原沙化,就必须提高对草原沙化成因的认识。首先必须强化土层保护观念,历史上游牧民族曾经把土层的保护作为草原资源和生态保护中最重要的事情以习惯法、成文法确定下来,体现在生活习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传统,重新树立和不断强化土层保护观念,并将其落实到草原区生产生活活动中,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其次,要积极响应环境变化,为草原植被自我恢复留下余地,缩短生态恢复周期以节省治理费用,将大兴安岭林区及其以西的地带确定为禁垦区。现有耕地退还天然植被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草原区的生态安全;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迁出生态状况危险区的超载居民,只放牧指定限额的牲畜;在生态状况恶化地区建立生态保护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发展生态保护型畜牧业。岭东种植业的调整方向应当以满足整个呼伦贝尔牧业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以解决畜牧业发展饲料不足的问题,缓解牧业发展对日益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
    第三,要持续扩大通过太阳能、风能获取能源的份额,化强太阳辐射及其派生的风害为电能风利,最大限度地保护草原和沙地植被以发挥其生态效益。
    第四,应将呼伦贝尔列为草原文化及生态保护、防沙治沙重点区。制定实施符合当地生态保护的绩效考核体系,大力扶持对环境影响小的新能源、矿产、绿色食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寻求符合草原生态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张德平)
 
阅读:7970次  【 复制 】 【 打印